新余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一年来,新余市交通运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根据中央、省、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把法治建设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稳步实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开展各类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为全市交通运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现将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加强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定《新余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根据分工及时调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做到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内容,确保年度工作有效推进。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培养法治思维。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根据时间节点,确立宣传重点,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业务咨询、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流动宣传车宣传、电子滚动屏、门户网站、以案释法等形式深入宣传交通法律知识,提高广大业户的守法经营、依法维权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群众的知晓率。三是强化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纪律约束机制,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知识、执法技能等各类培训,提高其解决执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举办2024年度交通运输执法培训,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今年以来,按季度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司法部门组织的执法考试3次,更换行政执法证件54人次。四是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江西弘杰律师事务所黄阳惠、陈华英为法律顾问,建立法律顾问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其在重大行政决策、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24年律师参与咨询10余起、司法调解1起、仲裁调解1起。认真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建立行政调解工作制度,明确行政调解工作职责,规范行政调解程序。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和行业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全面落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护航交通运输行业规范发展
一是组织开展“抓规范、优环境”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执法监督局关于“抓规范、优环境”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推动全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聚焦“逐利执法”、执法不作为、执法不规范、粗暴野蛮执法、执法方式简单僵化、执法“寻租”和其他执法突出问题等七个方面,对2024年以来相关工作开展全面自查。共梳理问题清单3类6件,已全部整改完毕。二是组织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专项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51人次、车辆101车次,深入辖区开展机动车维修业务执法检查和政策宣传。对32家机动车维修业户开出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对11家首次违法、经限期改正逾期7日内仍未拒不改正整改到位的机动车维修业户进行了立案查处。督促机动车维修业户办理备案手续,全市机动车维修业户约820家,已完成备案446家,剩余业户正积极按照备案要求进行整改。三是组织开展包车客运专项执法行动。共投入执法人员374人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8件,对辖区内5家包车客运企业检查全覆盖。组织开展公路桥梁桥下空间执法监管工作,全面完成了罗坊大桥、彭家袁河大桥等6座桥梁桥下空间占用物的清理工作。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及“互联网+”行政执法监管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59项、“互联网+”监管105项,覆盖率均达到100%。推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制度。主动告知当事人享有信用修复权利和可以申请信用修复的途径。五是制定印发行政执法减免责“四张清单”。在执法过程中,更加注重向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帮助其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引导其自觉遵守交通运输法规,通过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等方式,给予当事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化和温度,也有助于改善执法部门与从业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政策法规解读不深入
对于新出台的交通运输政策法规,解读的深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法规的内涵、重点及对行业的具体影响,导致基层执法人员和相关从业者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同时,在法规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内,无法快速、准确地向受众进行解读,使得法规的贯彻实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法治宣传方式单一
宣传手段主要依赖传统的文件传达、会议培训等方式,缺乏创新,对新媒体、线上平台等新兴渠道的利用不足。宣传内容也较为枯燥,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重视,导致法规的知晓度和覆盖面有限。
(三)法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工作力量薄弱。今年以来开始更换司法部门执法证件,因原工勤编制执法人员无法申领导致持证执法人员数量由127人减至54人,行政执法人员总量不足。二是行政执法理念滞后。部分执法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有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主动完成工作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三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执法也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手段。然而,一些执法人员对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操作不熟练,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执法中的作用。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始终坚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法、遵法、用法、守法,不断提升行业治理水平。一是坚定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带头示范并督促全系统广大干部加强自学,将法治教育作为党组织书记讲党课重点模块和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推动全系统学法用法。二是将法治建设纳入部门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体推进。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述法,全面压实法治建设责任。三是严格落实依法决策。切实遵守“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要求,做到程序合法公正、决策透明公开。四是认真遵守党纪法规。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履职尽责、勤政廉洁,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抓好落实。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量
完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常态化学法制度,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全面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形成样板效应,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等重点制度落到实处。
(二)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编制、人员、经费、技术配套保障,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案卷评查,增强执法案件评查威慑力,进一步规范执法案卷记录、整理工作。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三)持续健全普法机制,确保普法责任落实到位
进一步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教育工作责任制、中心组学法制度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持续加大普法教育工作力度。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坚持活动和组织教育相结合。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解决交通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利用媒体宣传相关交通法制知识,加大交通法治宣传的影响力。
特此报告。